王凯迪的论文笔记


9.19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

<p>&lt;center&gt;<strong>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 杨琰《天津城建大学》2016年</strong>&lt;/center&gt;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 希望能够通过科学全面的指导理念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指导,并且进一步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strong>文章框架:</strong>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该学校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2.2该大学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2.3 该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 2.3.1 体育锻炼时间不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 2.3.2 体育锻炼频率不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 2.3.3 体育锻炼强度不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该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从整体上来说具有良好的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很多大学生都对体育锻炼的好处具有充分的认识,并且可以在体育锻炼中积极地参与进来。 3.1.2该校的大学生具有中上等水平的主观幸福感,但是没有对幸福具有强烈的感受。 3.1.3 中等的运动量能够使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获得有效提升,而主观幸福感并没有因为过高或过低的运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 3.1.4 与不参加体育锻炼或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指数。 3.1.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受到每次参与体育锻炼时间的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坚持参与体力锻炼的大学生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指数。 3.2 建议 首先,学校应积极地加大对校内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投入,从而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并且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更加自由的选择。其次,学校可以经常性地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提高大学生的默契配合程度,有效缓解学生的压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最后,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其在体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并且培养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