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谈如何在体育课中发展学生的品格——基于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
<p><center><strong>谈如何在体育课中发展学生的品格——基于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
薛凌《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年底30卷第1期</strong></center>
研究目的: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Don Hellison的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TPSR)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阐述了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的基本理念和责任层级的组成内容与内涵,TPSR课程模式的实施架构为关键时间、认知对话、身体活动、小组会议、自省时间;实施策略为认知策略、直接教导、个别决定、组别决定;最后对TPSR的实践应用提出了可行方向。
文章框架:
1 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的基本理念
Hellison发展TPSR始于三个基本理念: ( 1) 身体活动是体育课的中心,教师必须在体育课上教导身体活动; ( 2) 体育课并非只有技能,还具有教育性质,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学生在体育课中会出现各种行为、人际互动与情绪,而体育课提供了独特的个人和社会发展机会,但这并非参与体育课就会自然见效,而是需要特定目标与策略的应用[3,4]。基于上述基本理念,教师在实施TPSR时必须树立下列基本信念[5,6]:
( 1) 认同( identification) 。教师必须认同、尊重学生的各种多元性与特质。也就是要接纳学生的差异,不管学生的性别、能力、种族乃至于家庭背景如何。
( 2) 整合( integration) 。在体育课程中要将技能教学和个人与社会责任的学习做最有效的融合。 将责任层级与策略整合到身体活动中去是整体课程的一部分,而非将责任教学内涵外加到课程中。
( 3) 赋权( empowerment) 。教师应将课堂上的权力逐渐转移给学生。应协助并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要以辅助的角色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个人与社会道德的决定,并体验做决定的结果。
( 4) 迁移( transfer) 。关注将学习成果转移到体育课以外的情境中,如其他课堂、游戏场、街头、 家庭等。让责任变成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TPSR模式的最终目标。
( 5) 关系( relationship) 。教师与学生间建立正向且尊重的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优点,以及每次课程参与中做决定的观点及能力。
2 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的组成与内容
Hellison等学者认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意图与行为是可以通过被教导而成长的。TPSR的核心在于学生必须学会为自己和他人负责。每个学生都有其基础的责任发展程度,而发展程度的高低则取决于成长背景与学习环境。虽然学生的先天条件无法改变,但是可以通过体育活动的实践和讨论帮助他们变得更具反省力反省自己所做的有关个人与社会道德的决定; 帮助学生更具个人责任, 并协助他们对别人做出贡献,进而发展出社会与道德责任。也就是说,体育课程包含了活动、互动和许多情感的情境,因此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机会。当然个人与社会责任的发展并非通过运动参与便能直接产生,还需要具体的目标、 策略和教学方法。个人与社会责任层级的组成与具体内容如下:责任层级是责任的累积性发展,依序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努力和合作、自我导向、帮助他人和领导行为以及迁移出体育馆。在每一个责任层级内都隐含了许多不同的核心价值。每一个责任层级的组成要素见表1,每个责任层级的具体内容见表2。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31302293f6d57215eeb9f975df5420c4&amp;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17887db963ddaf4809ec24f7fa8c47a&amp;file=file.png" alt="" />
TPSR概念简单清楚,学生可以很快地为自己设定目标,且快速地评估自己的表现。在一节课中,学生可能同时处于多个层级,如可能对同学不礼貌,但又帮助同学;也可能在这一刻拒绝参与活动,在下一刻又做到自我导向。
3 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的实施</p>
<ol>
<li>1 实施架构
TPSR的实施架构分别由关键时间( Relational time) 、认知对话( Awareness talk) 、身体活动( Physical activity plan) 、小组会议( Group meeting) 与自省时间( Self-reflection time) 五个步骤所组成。上述五个步骤可视为一个组合。一系列的课程要安排几个组合,取决于整体的课程规划与实际需求,但在同一组合中,无论时间的长短,都要包含这五个连续的步骤。换言之,若一系列的课程为10个组合,则五个连续的步骤会重复出现10次。
( 1) 关键时间。上课前、刚上课或临近下课的这个时间段,教师要尽可能地找寻机会与学生进行个别对谈,其目的是为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基础。关键时间通常是很短暂的,因此,教师必须妥善地运用这个时间段,并且以下列四点为对谈的目标: 一,让学生了解自己是有优点的,但也有需要改进之处;二,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三,让学生感受到意见会受到教师的重视; 四,让学生了解自己有能力和权利做决定。由于关键时间属于师生间的个别对谈,因而在规模较大的班级中,关注部分学生的同时较容易忽略另一部分学生,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记住或记录已进行关键时间交谈的学生名单。理想状况为一系列的课程中,教师能够与每一位学生都进行过关键时间的个别对谈。
( 2) 认知对话。在短暂的关键时间结束后,教师集合全部的学生,直接告知五个责任的内涵,让学生思考责任的相关议题,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安排即为认知对话。进行认知对话时,应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到轻松舒适,学生站坐皆可; 对话的重点为使学生初步了解何谓责任,以及哪些行为是责任的展现;认知对话的时间不宜过长,仅仅数分钟高质量的对谈会比一长串未掌握核心的闲谈更具价值。整体而言,认知对话是建立学生责任基础概念的最佳时刻,理想的情况为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主动表达想法,甚至主动告知同伴有哪些责任的相关行为是可尝试在这堂课中展现出来的。
( 3) 身体活动。身体活动以体能发展或技能学习为核心,是占课堂时间比例最多的主要步骤,却有别于过往单纯的体能或技能学习。教师应将TPSR责任等级的内涵融入在课堂之中,融入责任的形式与比例需教师作出合理的安排。尽管如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仍应以身体活动为主,以避免为责任而责任情况的发生。此外,教师在身体活动阶段,可适时应用TPSR的四个实施策略即认知策略( Awareness strategies) 、直接教导( Directinstruction) 、个别决定( Individual decision making) 与组别决定( Large and small group decision making) 。四个实施策略要建立在赋权( Enpowerment) 的基础上,即教师将课堂的主导权逐渐转移至学生身上。
( 4) 小组会议。身体活动进行完毕后,全体学生可分成若干小组,或是直接集合成一个大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表达意见,讨论焦点以对今日课程的评量为主,对于自己的表现、同伴的表现、教师的表现等,学生亦可提出质疑或建议。小组会议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团队决策的过程,同时提供给学生充分表达感受的机会。
( 5) 自省时间。自省时间为小组会议的延续, 形式由团队讨论转变为个人省思,同时焦点亦由课程评量转移至自我评量。自省时间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评量态度、意图与行为的机会,并且思考课堂中自己的表现与五个责任等级之间的关联性。除了单纯的省思外,教师亦可提供检查表作为辅助工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检查表的内容,如“今天控制脾气和说话的态度如何?”“今天够努力吗?” “今天有关怀同学吗”等。此外,对于责任第五等级“转移”的学习,自省时间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由于生活中的各种场域与实施TPSR的体育课情境有很大的差异,期望学生直接将体育课中所习得的责任概念转移到生活中是有难度的,教师在自省时间当中,则可由省思议题的建立来加强学生转移的概念,甚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责任的概念应用在体育课之外。一般而言,实施结构的五个步骤在自省时间进行完毕后即停止。若时间允许, 教师亦可在即将下课或刚下课的时候,重新进入 “关键时间”。</li>
<li>2 实施策略
TPSR的实施策略共有四个,即认知策略、直接教导、个别决定与组别决定。这四个实施策略主要应用在实施结构中的“身体活动”步骤,亦可将适度的部分融入其他步骤中。此外,根据Hellison对于上述四个实施策略的描述,在实施TPSR的初期,由于学生尚未有“赋权”的基础,因此应先以认知策略与直接教导为主,而后随着学生逐渐习惯,再渐进式地将权力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即应用个人决定与组别决定。整体而言,四个实施策略是可弹性应用的。当教师逐渐将课堂的主导权转移至学生时,可依照实际需求和临场状况,决定转移的快慢与力道,四项策略亦可单独或合并应用。
( 1) 认知策略。教师可以对谈、讨论或墙报宣传的方式,直接让学生明白课程的目标,同时了解五个责任等级,让学生认识感受到要为自己的发展、同伴的发展,以及整个体育课堂的进行负起应有的责任。
( 2) 直接教导。直接将与责任相关的任务指派给学生。例如,在“尊重他人参与”的目标下,将篮球规则修正为每个成员都要接触到球才可投篮;在“帮助他人”的目标下,要求学生必须互相给彼此回馈,在同伴需求协助时,必须适当地给予关怀并提供协助。
( 3) 个别决定。适度提供学生自我反思与课堂自主的机会。例如,对于总是无法尊重他人权利与感受的学生,请他们藉由反思提出一个改善的计划; 或是让学生自主决定所设定的目标与难度,并且让学生对于练习频率与努力程度提出一个具体的规划,而在整体过程中,教师只需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 4) 组别决定。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使学生在小组中可充分表达与交流意见,并且藉由讨论来决定目标、难度与练习方式,同时也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不愉快的互动,甚至是冲突,共同拟定具体的解决策略。而小组成员的人数与讨论时间的长短则可视情况予以调整。
4 结语
在具体实施应用上,尽管TPSR作为一项具体的课程模式,如同Hellison所指,TPSR并没有提供明确的课程设计,而是期望体育教育工作者掌握模式的原理原则与实施策略,并且依照不同的对象与情境,发展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方案。因此,欲将TPSR实际应用于我国体育课中,体育教育工作者亦可在TPSR等级、实施策略与步骤的脉络下, 构思出一套适合的课程设计。近年来,我国关于品格教育的相关议题备受瞩目。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概念,对于学生整体品格的发展是有帮助的,而TPSR即为具体可应用的有效途径。尽管TPSR在国外已实施多年且蔚为风行,但在国内尚处于起始阶段,期望有更多的学术研究工作者聚焦于此,使TPSR课程模式在我国能够广泛应用。</li>
</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