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质性研究讲座---胡孝乾
<p>一、体育政策和体育政治
二、体育权力背后的运行和机制
三、<strong>什么是质性研究</strong>-由外而内的特性
1、第五版-质性研究没有一种特定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视角(宏观、中观-田野、微观-人生的经历);我们认同诠释主义,承认社会建构性;我们受困于当下-时间和空间(不同的社会时期,不同的解读)
2、<strong>一种开放性的研究方法</strong>-陈向明老师
非量化的数据都可以采用,数据多样性-音频、视频都可以;对象是意义与建构;诠释的理解(归纳法一直被讨论,不是很认同)
四、扎根理论的使用、人类学/民族志、批判式话语分析
五、特质
1、环境:自然环境并非是人工控制实验
2、研究者的角色:会影响研究质量的研究工具(都是自然人会受到影响)
3、资料收集方法:除量表和测量外的各种方法(很多质性研究者不相信数据)
4、理论形成方式:有资料提出分析类别和理论(自下而上-归纳法)
5、如何取得理解:通过互动理解研究对象行为(自己反思自己产生的影响-开诚布公最重要)
6、研究意义建构:社会存在的基础是意义构建(盲人摸象)-通过媒介和访谈,我们获得的只是被研究者的回忆和他所展示的
六、<strong>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strong>
1、质性方法和量化方法的差异
直观性差异(数据、研究问题、研究对象)
②热手效应的差异:
量化:之前热身的时候做了什么、什么动作
质性:个体感受,什么感觉,为什么相信
③政策过程的差异:
量化:问题识别、政策评估
<strong>质性:政策选择、政策执行</strong>
操作性差异:
①预访谈-修改访谈提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