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儿童青少年动作能力、心理因素及强化因素对体力活动的促进研究
<p><strong><center>儿童青少年动作能力、心理因素及强化因素对体力活动的促进研究
</strong></center>
<strong><center>李芳、尹龙《福建体育科技》第41卷第5期
</strong></center>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考察儿童青少年的动作能力、心理因素以及父母同伴等支持的强化因素对其体力活动的促进作用。
<strong>文章结构</strong>:
1 引言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81c270b12148cdd89ae482ead7c5427&file=file.jpeg" alt=""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湖南省**市的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的形式抽取小学四、五、六年级 3 个班,初一、初二、 初三 3 个班,高一、高二 2 个班共 423 人作为调查与测量对象。实际有效数据为389 名健康的 9 - 19 岁男生 ( n =229)和女(n=160)。
2.2 研究变量
2.2.1 动作能力
动作能力是个体执行不同动作行为的能力,包括移动能力和操控能力两个方面。借鉴 Brian 的研究,采用 TG-MD3 对儿童青少年的运动能力进行测量,移动能力包括跑、前滑步、侧滑步、立定跳远、单脚跳、垫步跳 6 个动作, 物体操控能力包括双手击固定球、正手击落地反弹球、原地单手运球、双手接球、上手投球、低手抛球、踢固定球 7 个动作。
2.2.2 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
2.2.3 个人心理因素测量
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个人方面的因素主要从其个体的心理层面展开,包括 “它值得吗?” 和 “我能吗?” 两个指标,“它值得吗?”指儿童青少年对体力活动的乐趣和预期价值,包括兴趣、态度、信念、利益感知,采用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吸引力问卷 ( CAPA) 进行测量,CAPA 总共有 15 个题项次昂,每三个题项组成一个维度,分别为 LG ( 室外活动取向) 、LE ( 锻炼喜好) 、FE ( 体力消耗的乐趣) 、IE ( 锻炼重要性) 、PA ( 同伴接纳) 五个维度,该量表已被证明具有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 α = . 83) 和预测体 力活动的结构效度; “我能吗?” 指儿童青少年对体力活动行为能力的认知,包括儿童青少年对自身运动能力感知、 自我效能和身体自我价值感,采用 Harter 的儿童感知能力问卷和 Rosenberg 自尊量表进行评定,大量研究证明,这 两份量表在我国文化领域下研究信效度较高,实用于我国的儿童青少年。
2.2.4 强化因素测量
2.3 数据分析方法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43d379563c94b85b5e6697c99bc2cd86&file=file.jpeg" alt="" />
移动能力、操控技能,强化因素为外因潜变量,“它值得吗?”和 “我能吗?”为内因潜变量,因为它们被假设为受运动能力因素、个人心理因素和强化因素的影响,体力活动被指定为由其他变量预测的内因结果,变量,年龄、性别被作为控制变量处理。
3 研究结果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cae986a1fe00cfb8d7ab694cf8bab61&file=file.jpeg" alt="" />
从结构方程模型图 (图2) 和各变量间中介效应分析表 ( 表 1) 中可以明显看出,促成因素中的三个变量中,操控技能直接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有显著影响,其直接影响效应为 0. 117,移动技能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既没有直接效应,也没有间接效应,研究结果验证了假设 1,拒绝了假设 2。父母强化因素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产生显著影响,直接效应为 0. 317,通过 “它值得吗?” 的间接效应为0.110,通过“我能吗?”再通过“它值得吗?”的间接效应为 0. 078,总效应达到 0. 505,这一结果验证了假设 3。倾向因素中的“它值得吗?”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可以产生较大的显著影响,路径系数达到了 0. 474, “我能吗?” 因素对青少年体力活动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可以通过 “它值得吗?”产生 0. 257 的间接影响,部分验证了假设 4。人口变量学中的年龄、性别对青少年的个体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一定影响,均作为控制变量处理。
4 讨论
4.1 动作能力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影响
研究将动作能力分为移动技能和操控技能,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移动技能对青少年儿童的体 力活动没有显著影响,而操控技能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有显著的直接影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移动技能更多的受先天遗传因素决定,而操控技能需要更多的后天练习才能掌握。
4.2 个体心理因素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影响
个体心理因素包括 “我能吗?” 和 “它值得吗?”,属于模型中的核心要素。 “我能吗?” 主要指儿童青少年对参加体力活动的能力感知和身体自我价值感,本研究中 “它值得吗”对体力活动有较大的直接影响,“我能吗?”通过“它值得吗?”对体力活动产生间接影响,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工作相一致。
4.3 父母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影响
“言传身教” 这是中国大文化背景下父母对儿童青少年的各项心理和行为起重要影响作用方式,在体力活动行为 促进这一方面也不例外,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父母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和支持行为,不仅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有较大的直接影响,还通过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对儿童参与体力活动行为产生间接影响。</p>
<p><strong>结论</strong>:①动作能力是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重要基础,尤其是操控技能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参与行为有直接影响。
②儿童青少年对待体力活动的态度、兴趣、利益感知、价值判断等心理因素对体力活动参与行为甚为重要,它们不但对体力活动有直接效应,还在父母影响子女体力活动中起中介作用。
③父母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行为的支持、鼓励和自身的榜样作用可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子女的体力活动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