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TPSR视角下美育融入 中医药院校啦啦操课程的教学策略探究
<p><center><strong>TPSR视角下美育融入 中医药院校啦啦操课程的教学策略探究
梅婵钰《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年第29卷第10期</strong>
</center>
研究目的:
文章以 TPSR为视角,立足中医药院校专业优势,从美 育入手,构建以“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分享美”→“反思美”为脉络的渐进式主题循环教学模式,对中医药 院校啦啦操课程美育质量的提升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医药院校啦啦操教师开展美育实践提供借鉴。
文章框架:
1 设计理念
2018年8月,●●●●●●在给中央美术学院 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 要。 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 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 心都健康成长”
2 美育融入啦啦操课程的教学设计
美国著名体育教学论专家 Don Hellion基于美 国学校体育和德育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个人和社 会责任教学”(简称“TPSR”)理念,认为责任分为 5 个等级,分别为尊重、努力与合作、自我导向、关怀与 领导和迁移。由此可见,“TPSR”的●●价值在于以 人为本、健全人的品格与积极的互助关系、个人全面 发展以及实践.
教学中 从“TPSR”的视角,以“美,让你成为最独特的自己” 为目标进行设计,将两年的啦啦操课程分解为4个 进阶式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各分为5个渐进式 主题,以“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分享 美”→“反思美”为脉络构成渐进式主题循环教学模 式。每个主题中设置多个子主题,并运用不同的教 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 正确的审美观,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开出合理的运 动处方,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自主锻炼、自我管理的 习惯,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使其养成 良好的个人和社会责任行为.
2.1 发现美———建立良好关系
如 何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 “发现美”主题的主要目标。
教师可以运用“体育游戏”“多媒体辅助”“流行 舞蹈体验”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到啦啦操的张扬热烈、奋发向上、朝气蓬勃,还可通 过视频鉴赏,观看平时接触较少的技巧啦啦操等高 水平套路,高难度的抛接、翻腾、金字塔等动作,带给 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啦啦操的“专业 美”。另一方面,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引 导学生发现“对方美”,营造尊重、民主、信任、理解、 快乐的学习氛围,打造和谐的课堂关系。
2.2 挖掘美———将责任教学融入身体活动
以问题为基础,以思考为重点,以分享为关键。 在“挖掘美”的主题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 地提出问题,如“啦 啦 操 与 健 美 操 运 动 项 目 的 异 同 点”“疫情期间宅家不能外出,如何利用身边的物品 更好地锻炼”等,挖掘啦啦操课程中的“动作美”“姿 态美”“音乐美”“服饰美”“形体美”“艺术美”等,运用 分享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经验分 享,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分享意识以及总结意识,而学 生从分享中得到的成功和喜悦又将转化为新的探索动 力,促使学生们实现共同成长。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故 事分享,如引导学生坦然接受生活中不如意并正确处 理讲述身边发生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如普通生运动员克服困难坚持训练的故事《武术馆0:00的 灯》《视频训练》等,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
2.3 创造美———逐渐赋权
教师鼓励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团队。 在团队合作中,发现自身及队员的优势并合理运用。
2.4 分享美———责任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
在“分享美”主题中设立子主题“展现美”“传播 美”,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教师通过指导学 生进行锻炼计划和方案的制定、啦啦操社团的管理 和活动安排、啦啦操赛事的组织、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等,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外化,培养学生独立 开展体育学习活动、指导他人学习、组织管理 等 能 力,树立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2.5 反思美———学习者自省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再尝试”,对 啦啦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合作学习中的 参与度”“体育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体育 目标达成的程度”等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引导学生 通过对体育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不断调整学习策 略,加强学习规划,提升学习质量,促使学生不仅要 “学会”,更要“会学”“乐学”
3 美育融入啦啦操课程教学的提升策略
3.1 构建中医药特色的体育美育育人体系
3.1.1 完善啦啦操课程设计
以“因材施教”为教育理念,设置多维体育教学 目标,探索啦啦操课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将教学 内容与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找到适 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和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学生 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并逐 步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及体育竞赛表演为一体的育人体系。
3.1.2 创新啦啦操课程内容体系
以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为基础,在啦啦操课程中融入中医学、康复学、运动医学、运动处方学、体育 保健学等知识,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与中医 文化有机融合,丰富及充实中医药院校啦啦操课程 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需求,培养医学 生的健康服务能力,构建具有适应性、实效性及创新 性的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3.1.3 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引导与启发作用,运 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了解项目特点,掌握技 术动作,激发竞争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3.1.4 建立“多维立体”的美育评价机制
把握学生的个体审美差异,完善啦啦操课程美 育评价体系,构建“课 内 教 学 - 课 外 活 动 - 社 会 实 践”三维度相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组织 能力、服务能力、审美能力、健康能力”等方面综合评 价的啦啦操美育“多维立体”评价机制
3.2 提升啦啦操教师的美育胜任力
重视教师榜样力量,挖掘啦啦操教师的美育胜 任力特征,探索优化路径,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
3.3 提升学生健康服务意识
搭建服务实践平台,组织开展以服务为导向的 校园啦啦操比赛或啦啦操社团等活动,提高学生组 织管理水平,促进学生服务意识提升;同时立足中医 药院校特点,发挥医学专业优势,将啦啦操课程与中 医养生理论有机结合,如创编《穴位健身操》等,引导 学生深入社区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普及传统中 医文化知识,倡导健康生活理念,传播科学健 身 方 法,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服务能力,让 学生在奉献中收获成长和快乐。
4 结语
中医药院校肩负着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更兼具着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 要培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医学生,更应重视学生 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坚持“以 美育人”,构建完善系统的体育美育育人体系,为推动 中医药院校体育改革的适应性发展提供借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