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沈阳 7 ~ 8 岁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动作能力感知的关系
<p><strong><center>沈阳 7 ~ 8 岁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动作能力感知的关系
</strong></center>
<strong><center>袁鑫、王丽岩、王丽静、刘欢《中国学校卫生》2019年第40卷第5期
</strong></center>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探讨 7 ~ 8 岁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动作能力感知的关系,为促进儿童运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strong>文章结构</strong>: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 2018 年 3 月 29 日—4 月 8 日,以班级为单位,在沈阳市铁路第五小学一、二年级各 4 个班级中分别随机抽取 2 个班,共抽 取 209 名 7 ~ 8 岁儿童参与研究。测试过程中,47 名受试对象中途缺席,最后保留162名有效样 本,有效率为 75. 51%,其中男童 78 名,女童 84 名。平均年龄( 7.49±0.50) 岁。
1.2 方法
研究采用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量表第3 版;动作能力感知采用 Harter 等的儿童感知能力与社会适应量表图画版中动作能力感知分量表进行测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p>
<p><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784cece2e34f94d4d9e225c2e8fc7e40&file=file.jpeg" alt="" />
女童的移动性动作得分高于男童, 男童的控制性动作得分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儿童动作能力感知
7 岁和 8 岁年龄段儿童的动作能力感知得分(21.02±2.91,21.28±2.6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58,P>0.05) 。男、女童动作能力感 知得分(20.96±2.89,21.32±2.6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
2.3 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动作能力感知之间的关系
男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试总分及移动性动作、 控制性动作得分与动作能力感知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试总分和动作能力感知之间存在相关性,移动性动作及控制性 动作得分与动作能力感知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2.4 儿童移动性和控制性动作发展对动作能力感知的回归分析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b9eeafe1a2d2a68b4ae50d024d5d5b97&file=file.jpeg" alt="" />
如表 2 所示,方差膨胀因子( VIF) 均小于5,说明各自变量的共线性对回归分析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3 讨论
<strong>结论</strong>:
①本研究结果显示,7 ~ 8 岁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总分、移动性动作发展、控制性动作发展均随着年龄增大而有效提升,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
②在儿童早期,在游戏项目选择上,女童较偏爱舞蹈 、韵律操 、追逐游戏等项目,男童更倾向于各种球类及一些器械类的游戏,进而导致男、女童在移动性动作发展、控制性动作发展方面出现差异。
③儿童动作能力感知方面没有呈现出性别差异。
④当前我国多数家长专注于学龄儿童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体育活动地位,这将直接导致其体力活动不足,儿童动作发展可能存在一定滞后的现象。
<strong>建议</strong>: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可创设动作练习情景、给予儿童充裕的练习机会,采用及时反馈与鼓励等方式提高儿童的视觉、动觉、空间感等诸方面发展。
②建议保障学龄儿童充足的体育活动,促进儿童体质健康、大肌肉群动作、动作能力感知的发展。将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试( TGMD-3) 纳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价中,将国际通用的儿童动作测量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结合,进而全面评估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全面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