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迪的论文笔记


9.23 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p>&lt;center&gt;<strong>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韩会君、段清婷《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2卷第6期</strong> &lt;/center&gt;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 对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与分析。 <strong>文章框架:</strong>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广州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大学生有一半时间体验到积极情感,不到一半时间体验到消极情感。 2.2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与分析 2.2.1 体育锻炼在大学生余暇生活谱系中的位置 体育锻炼列第五位,占大学生余暇生活的10.8%。可见,体育锻炼已成为大学生余暇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所占比重较小,涉及的面还不够广泛。 2.2.2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分析 广州地区大学生很少通过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直接参加体育锻炼的平均数为2.06±0.87,可见大学生参加体育健身与休闲的时间在其闲暇生活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2.3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3.1 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2.3.2 体育参与程度对广州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2.3.2.1 体育参与情况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 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2.3.2.2 广州地区大学生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与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广州地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要强于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2.3.3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强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研究表明,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存在密切的联系,体育参与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 3.1.1 广州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部分大学生的情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3.1.2 广州地区大学生进行体育参与的方式是间接参与和直接参与相结合;直接参与体育锻炼频率不高,且多数大学生进行的是小锻炼量体育活动,中等以上的身体锻炼量不足一半。 3.1.3 广州地区直接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度高于间接参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度。 3.1.4 广州地区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广州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强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3.2 建议 1、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体育在人的健康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对自身良好心理品质的影响。 2、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增设选项课教学种类。 3、加强体育社团建设,让学生在集体活动过程中去体验人生,克服不良因素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4、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并以此为龙头导引与丰富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