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p><center><strong>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韩会君《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2卷第6期</strong></center>
研究目的:
以广州地区5所高校1~4年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与分析。
文章框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目前,大多学者比较认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家狄纳(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2.1 广州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从主观幸福感整体来看,被调查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3.74±1.13,接近4,大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介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稍有偏向不满意的趋势,积极情感的平均数为4.42±1.04,消极情感的平均数为2.76±0.87,根据情感量表从根本没有体验到所有时间体验到1~7的计分点强弱变化,大学生有一半时间体验到积极情感,不到一半时间体验到消极情感。
2.2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与分析
2.2.1 体育锻炼在大学生余暇生活谱系中的位置
广州地区大学生余暇生活情况由大至小排名,依次是上网、看电视电影、阅读和学习、听音乐、体育锻炼、逛街或购物、与朋友聚会、社交活动、观赏比赛、度假和旅游等。其中,体育锻炼列第五位,占大学生余暇生活的10.8%。可见,体育锻炼已成为大学生余暇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所占比重较小,涉及的面还不够广泛。
2.2.2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分析
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关注体育信息或比赛的平均数为2.05±0.85,说明广州地区大学生有时会通过各种媒介关注体育信息或比赛;
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的平均数为1.03±0.89,说明广州地区大学生很少通过现场观看体育比赛
直接参加体育锻炼的平均数为2.06±0.87,可见大学生参加体育健身与休闲的时间在其闲暇生活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2.3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3.1 体育参与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直接参与体育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度高于间接参与体育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度,体育锻炼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但相关系数均不高。
2.3.2 体育参与程度对广州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2.3.2.1 体育参与情况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
2.3.2.2 广州地区大学生直接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与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2.3.3 广州地区大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结果:幸福感存在密切的联系,体育参与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得分较高,而间接性的体育参与和主观幸福感的关联度不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