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迪的论文笔记


12.3 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p><strong>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尚力沛《南京师范大学报》2022年第45卷第1期</strong> 研究目的: 运用无结构访谈、课堂观察、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对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 文章框架: 前言 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能否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2000年美国奥本大学人类与健康系教授提出了Empowering Sports Model(可译为赋权运动模式)[2]。自2000年赋权运动模式提出以来,美国、新西兰等国在体育教学中广泛使用了此模式. 2011年新西兰学者把新西兰148所的中学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并对其是否使用TPSR教学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68.9%的体育教师将TPSR教学模式与运动教育进行了有效结合,并让老师对结合的程度从0分(非常不成功)至9分(非常成功)进行打分,最后计算的均分为7.27分,这说明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与运动教育的结合,得到了体育教师的认可,能够使学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3]。 赋权运动模式是将运动教育模式(以下简称SE)与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以下简称TPSR)进行整合. 运动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以比赛(或说运动季)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运动赛季来培养他们的运动素养. 但是,HASTIE P A认为运动教育模式以比赛为主线,包含众多竞争成分与内容(比赛的过程中伴随着语言暴力、肢体冲突等行为),这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利社会行为,增加学生的反社会行为,因此他将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以下简称TPSR)融入到运动教育模式之中,用来调和与平衡运动教育模式产生的负面效应,从而在体育课中实现学生运动技能与责任品格的双重发展,<strong>并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将运动教育模式与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相结合是一种可行的整合模式,并把这种模式称之为赋权运动模式。</strong> 关于二者教育模式的整合的可行性,新西兰学者Gordon(2009)指出,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TPSR)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承担更多的个人和社会责任,在以运动竞赛为主的运动教育模式中,各分组间队员存在一些恶性竞争与冲突,导致团队的比赛氛围紧张而对立,而个人和责任教学目标在运动教育模式中的实施,有利于缓和这种紧张与对立,实现学生运动技能学习与责任教学的双重效果[4]。 我国台湾地区在学校体育相关研究中已经出现关于赋权运动模式介绍,潘義祥[5]对此模式进行了系列探讨. 但在我国大陆的体育教学研究中关于此模式的介绍并不多,仅有的相关研究只是分别对运动教育模式、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对把运动教育模式与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相整合的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几乎没有.<strong>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和赋权运动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初步探讨和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赋权运动模式两种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strong>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无结构访谈法 1.2.2 课堂观察法 1.2.3 实验法 1.2.3.1 被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南京某高中年级抽取教学班A班与B班共94名学生作为研究的参与者,且这两个班的大部分同学初中阶段接触过篮球.将A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共48人(男生25人、女生23人),<strong>在A班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下称对照组);</strong>将B班学生作为实验组,共46人(男生26人、女生20人),<strong>在B班采用赋权运动模式进行教学(以下称实验组),</strong>历时12周共24课时。 1.2.3.2 教学实验的内容设计 (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2)实验组采用赋权运动模式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93e49432263bf2a556d6c42b71ba883&amp;amp;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598af26705242cab2cc24814cac8e97&amp;amp;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c36c1c4161f603cf4f9dbfc3e250127&amp;amp;file=file.png" alt="" /> 1.2.3.3 实验变量的选取 以体育教学模式为自变量,包括传统教学模式和赋权运动模式两个水平. 以不同教学模式产生的教学效果作为因变量,具体包括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体育活动愉悦感、体育学习情感3个方面. 以定点投篮、运球投篮作为实验的篮球运动技能的参数指标;以《体育活动愉悦感量表(PACES)》分数作为体育活动愉悦感指标;体育学习情感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与交往、体育道德精神,这一部分通过访谈与课堂观察来展现. 1.2.3.4 测量工具的选择 (1)篮球运动技能测量的方式为定点投篮与运球投篮. (2)使用孙紫琪修订的中文版《体育活动愉悦感量表(PACES)》问卷对学生体育活动愉悦感进行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的克朗巴赫系数α=0.957[8]. (3)通过访谈法与课堂观察法对学生在运动赛季中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与交往、体育道德精神进行访谈和课堂观察. 1.2.3.5 实验组教学步骤 (1)明确赋权运动模式: (2)分组与角色的确定: (3)体育教师的任务: (4)制定体育达成标准: 5)体育教师的指导与反馈: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对比分析 在教学实验实施前对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两班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检验结果如表4、表5所示,检验的结果说明在教学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学生在定点投篮、运球投篮、体育活动愉悦感指标方面不存在差异,说明这两个班学生的各指标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上,符合教学实验的要求.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情感指标,因为之前两班教学都没有使用过此模式,这里也把两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情感指标看作没有差异.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95f8ccf9b18c7870317f268dc7b4d146&amp;amp;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0c28448ef68e9ae90cee14c9dddacba6&amp;amp;file=file.png" alt="" /> 2.2 赋权运动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 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是用教学实验后测的数据减去教学实验前测的数据,即用对照组的后测数据减去对照组的前测数据,用实验组的后测数据减去实验组的前测数据,再进行这两组差值的比较分析. 2.2.1 实验前-后学生篮球运动技能各指标差值的比较分析 表明实验班使用的赋权运动模式的效果优于对照班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 两班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均有提高,但实验班学生的成绩进步幅度优于对照班.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41b256e73162bb91507d90e1e9b17c7&amp;amp;file=file.png"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c09d8384f57e0b5ffcf9e2bf954e7547&amp;amp;file=file.png" alt="" /> 2.2.2 实验前-后学生体育活动愉悦感差值的比较分析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4948cc063498f670b4e6a55642e7b1a&amp;amp;file=file.png" alt="" /> 2.2.3 实验前-后学生体育学习情感的比较分析 是通过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来实现的</p> <p>研究结论: (1)赋权运动模式对学生运动技能方面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2)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赋权运动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愉悦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赋权运动模式所融合的运动教育模式和TPSR(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体育情感,进而实现学生优秀社会责任品质的锻造. 实验表明将赋权运动模式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能够明显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p> <p>建议: (1)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2)赋权运动模式的普适性: (3)实施赋权运动模式应注意的问题:</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