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迪的论文笔记


8.2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

<p>&lt;center&gt;<strong>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strong>&lt;/center&gt; &lt;center&gt;<strong>姜永杰&lt;心理科学&gt;2007年第6卷</strong>&lt;/center&gt; 前言 主观幸福感,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量化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作出满意评判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快乐、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以Wanner Wilson1967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国内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系统研究开始于Diener E.D.,并于1995年编制了国际大学调查量表,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大学生人群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国内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的测量工具的研究那就更为少见。本文仅对国内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加以综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国内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尤其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的本土化研究提供参考。 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溯源及现状 1.1 1976年,Andrews &amp; Withey的人脸量表,是一种单项目评定的非文字型量表。 1.2 1976年,Campbel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个问卷,前者由8个情感项目组成,后者则由一个满意度项目组成,两者得分进行加权相加即为总体幸福感指数。该量表情感指数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间隔八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43。是较早的一种多项目评定量表。 1.3 1977年,美国国立统计中心的Fazio编制了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共有33个项目,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抑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焦虑六个因子,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相关在0.56—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 1.4 1983年,Kamman &amp; Flett编制了情感量表,是以被试近期内体验到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之间的平衡为基础,测查其主观幸福感。 1.5 1988年,Watson、clark、Tellegen等编制的有关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测评量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简式的《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量表》该量表共20个项目,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各有10个项目,对采取频率和程度两种不同的作答形式的量表均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信度效度指标较好。2003年,黄丽等对该量表进行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各项信度效度指标达标,说明适用于中国人群。该量表在学生群体中应用比较少,因此是否能较好的适用于学生群体仍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1.6 1995年,Ed 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分A卷和B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被试采用9点量表作答:1表示最否定,9表示最肯定;相应地计分时选1者记1分,选9者记9分。 1.7 1996,国内段建华对Fazio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了修订并初步应用于大学生群体进行研究。对原量表删除了不适合我国大学生的条目23个,新增加25个项目,修改后的量表共有48项,七点记分,重测信度为0.873,临床效度较好。 1.8 Diener,发展了一个包含5个项目的总体生活满意度量(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是一种广为运用的多项总体满意感量表。采用七级评分,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信度效度指标较好,使用十分广泛。 1.9 2000年,严标宾等人根据《国际大学调查量表》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应用于大学生进行测量研究。 1.10 2000年,北京大学心理系的李靖、赵郁金运用Campbel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对中国大学生进行试测,为该量表建立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基本测试指标体系作出了初步探讨。 1.11 2004年,河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以往的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情况调查表》进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涉及到了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七大因素,如同学朋友交往满意感、学习及自我满意感、外界环境满意感等。但有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其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尚未提及。 2 国内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的内容 2.1 人口统计变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在“幸福感”的问题进入心理学研究视阈之初,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人口统计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2 经济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的研究认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 2.3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中得到承认的重要体现。心理学家认为,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2.4 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这一结论在成人的研究结果中已不断得到验证。 2.5 人格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人格因素如果说不是SWB 最好的预测指标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 2.6 认知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有关认知因素的研究,主要围绕大学生自尊、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等方面探讨其对幸福感的影响。 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发展趋向 3.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测量方法的多元化发展趋向。 3.2 测量方法的理论整合的趋向 3.3 测量内容逐渐由影响因素和比较研究向干预研究发展的趋向 3.4 编制本土的测量工具的发展趋向</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