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赋权运动模式在高校专业选修气排球课中的实验研究
<p><center><strong>赋权运动模式在高校专业选
修气排球课中的实验研究
王琳《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strong></center>
<strong>结论与建议:</strong>
(1) 在高校专业选修气排球课中运用赋权运动模式,对学生的移动速度、灵敏素质和协调素质有所提高,但对上、下肢力量以及爆发力的影响不大。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赋权运动模式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没有显著优势。
(2)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赋权运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气排球基本技术。但是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实验组学生的垫球、传球、扣球、发球四项基本技术后测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后测成绩,赋权运动模式对学生的气排球基本技术的提高效果更明显。
(3) 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赋权运动模式下的学生在个人与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表现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性。总体来说,赋权运动模式对学生的个人与社会责任感的学习更具有教育意义和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4) 赋权运动模式更加重视学生比赛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在发展学生气排球技战术的比赛实战能力、执裁能力等方面更胜一筹。
<strong>建议:</strong>
(1)经过教学实验发现,在高校专业选修气排球课中应用赋权运动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议将赋权运动模式应用于高校其他大球类运动项目中,深入研究赋权运动模式理论体系和总结实验经验,促进赋权运动模式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
(2)建议在围绕该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前,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加深教师对赋权运动模式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和项目特点的教学课程。
(3)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教师适当延长实验干预的时间进行实验,经过一个学年甚至更长周期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把赋权运动模式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当中,确保教学效果更加稳定和突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