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迪的论文笔记


10.22 人际情绪调节:过程和动机

<p>研究目的: 本文对人际情绪调节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从人际情绪 调节的概念框架、人际情绪调节的过程以及人际调节的动机等三个方面综述该领域的研究,在现有研究框架的基 础上,构建出人际情绪调节的四阶段过程模型和 2 × 2 动机模型。 文章框架: 1 前言 本文将从回顾前人对 “人际间的情绪调节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探索开始, 顺势深入“人际情绪调节中将经历什么”,以及“人 们为什么以期为后来的研 究提供参考 2 人际情绪调节的理论与经验 2.1 概念基础 情绪的研究是从单独关注个体内部的视角逐渐 转向社会视角的。 2.2 变量关系 已有多种因素被发现可以预测人们的 IER行为,包括人格特质、个人所处的情绪或精神病理状态、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等。 3 人际关系调节过程 3.1 情绪识别 个体的情绪识别是一种包括主观体验、表达性 行为和生理反应等多种相互关联的心理状态的集合体,可分为自下而上的( 即对 刺激物固有情绪特性之回应) 和自上而下的( 即对 目标相关事件的认知评估之回应) 。 3.2 社会认知 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虽依赖于不同的神经系 统,但二者均被视为共情能力的核心表现。 3.3 目标意图 IER 区别于情绪传染、共情等构念的一大核心 特征,在于目标导向。 4 人际情绪调节的动机 享乐主义与工具主义动机框 架,前者指人们调节情绪的目的是为感觉更快乐,后 者则认为情绪是影响行为并用于达成目标的工具</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