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美国 5 ~ 12 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综合干预的特点与启示———以美国俄
<p><strong>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美国 5 ~ 12 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综合干预的特点与启示———以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为例
袁广锋,李明达,张水顺,郑祥荣,陈明祥,何雅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 年( 第 48 卷) 第 2 期</strong><center></center>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
本研究应用田野调查和访谈方式,力求呈现美国应用社会生态学理论对儿童课外身体活动进行综合干预的全景,为我国儿童课外身体活动促进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可参考的实践干预经验。
<strong>文章脉络:</strong>
1 研究方法
1.1 田野调查法
1.2 访谈调查法
2 美国5~12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
就 5 ~ 12 岁儿童而言,个体层面,主要是提高儿童对身体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人际层面,主要指儿童能从最亲密的社交关系圈如家人处获得支持其锻炼行为的人际因素; 社区层面,主要指社区的公园、道路、交通、体育活动设施等自然环境的便捷和各类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可选择性; 社会层面,主要指创造鼓励儿童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颁布加强全民身体活动的国家战略计划以及确保这些计划能够实现的配套政策等。
3 美国5~12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综合干预实践的特点
3.1 个体层面:参与运动的最高宗旨是让儿童“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Have Fun)
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儿童的独立性和个性,参加运动方面也非常尊重儿童的自由选择权。美国很多儿童体育活动和比赛的最高宗旨是“Have fun”,以此激发儿童对运动的热情。
3.2 人际层面:创建“体育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亲密关系圈
5 ~ 12 岁的美国儿童完全在成人监护下的环境中活动,活动范围受限,家长无疑是亲密关系圈中交往最多的人。为保证儿童健康快乐地进行体育活动,美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政策,对父母的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从运动目的、运动实践、安全预防等全方 位促进家庭共同参与体育活动。
3.3 社区层面:营造了“家庭、学校、社区”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社区生态支持网络
3.3.1 完善儿童身边的小型社区公园和学校的室外儿童游乐场地设施
3.3.2 充分发动家长等志愿者从事儿童课外身体活动指导工作
3.3.3 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组织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的社区生态网络
第一,公益性社区休闲中心。
社区休闲中心是美国政府投资建造而向公众开放的多种功能、多个项目相结合的室内外综合性场馆,12 岁以下学龄儿童是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也是儿童校外参与有组织身体活动的主要场所。
第二,学区和学校。
一是校内的体育活动;二是学区组织的体育活动或比赛。
第三,公益性民间组织如项目协会、慈善机构、教会等。
第四,私立性社区体育俱乐部。
以上多元主体相互协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从普及到提高,覆盖家庭、学校、社区全程持续的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社区综合干预的生态网络,极大促进了儿童课外身体活动水平的提高。
3.4 社会层面:创建了跨界、联动、高效的政策执行系统
3.4.1 美国学界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3.4.2 政府颁布大量儿童课外身体活动促进的政策
3.4.3 媒体全方位宣传增加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的时间和强度的重要性
3.4.4 美国政府联合众多相关部门协作创建跨界、联动的政策执行机制
4 美国5~12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综合干预对我国的启示
4.1 重视中国儿童课外身体活动促进的实践干预研究
分析国内应用社会生态学理论研究青少年儿童身体活动促进的文献,发现: 第一,理论研究较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理论、模型验证等基础理论研究上; 第二,实证研究较少,仅少数学者如汪晓赞、陈培友等开展过小范围的实践干预研究; 第三,国际比较研究较多,这类研究大多从宏观角度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儿童身体活动促进的理念、政策、干预策略和实施经验,进而分析我国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界今后既要有国际视野,能够整合国外发达国家儿童课外身体活动促进的经验,更要重视我国文化传统、社区发展、国民素质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重视实践干预研究。
4.2 构建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政策执行机制
导致儿童体质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必然需要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参与其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参与儿童体质健康政策的部门多达 50 余个,各部门间的利益诉求不一致以及行政体制权威分散,导致不同部门协调困难,实施过程中各自为政。
我国在颁布政策的同时,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联合各相关部门如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卫生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协同创建多部门联动政策执行机制,并尽可能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以加大政策执行监管力,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
4.3 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组织与管理的积极性
时至今日,每次学生体质调研结果一公布,社会大众还是立刻把矛头指向学校体育,特别是体育课和体育教师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鲜有人提及家长和社区在学生体质促进方面的失职。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我国的宣传工作不够到位。
我国接下来要做的也是广泛宣传,尤其要重点关注过去被忽视的社区宣传和家庭教育,将宣传工作下沉到社区,让家长和社区认识到,虽然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确实是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关键要素,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学校体育的框架下,仅仅靠有限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儿童体质增强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让家长和社区意识到各自在儿童体质增强中的关键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国儿童的体质促进工作才能真正见成效。
4.4 学校和社区要增建具有多种健身功能的室内外儿童游乐场地设施
目前,我国幼儿体育尚未引起学界和政界的足够重视。研究表明,32. 1% 的幼儿园没有室外活动场地。我国小学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主要是露天田径场加上一些篮球、排 球、足球等传统项目场地,除了面积较小、数量较少,与中学、大学场地相比,并无大的不同。儿童在这样成人化、竞技化的场地上运动,不仅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
可参照美国学校的做法,增加秋千、蹦 床、爬杆、摇船、云梯等有多种健身功能的儿童游乐场地设施,能够长期吸引儿童进行运动。同时,设计建造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尽可能分高、中、低 3 个活动区域设计和建造。
此外,社区体育资源匮乏是当前我国儿童课外身体活动面临的最大难题。
因此,老旧小区如何充分利用小区闲置空地、如何改造废弃不用的厂房和社区内的道路等增加适合儿童的身体活动场所、如何鼓励社区附近的小学和幼儿园的体育场地设施课后首先考虑向儿童开放、新建小区在规划之初如何设计儿童身体活动场所等问题,需要有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强有力支持和各部门的协同工作。
5 结语
<strong>结论:</strong>
美国政府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应用社会生态学理论,联合多元主体参与,着力从政策和实践上对儿童课外身体活动水平进行综合干预,经过近 20 年的治理,1999 年开始儿童肥胖率暴涨的势头得以遏制,并保持基本平稳至今,期间积累了大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参考美国的做法和经验,我国要思考如何联合各相关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民间组织、学校、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参与到儿童课外身体活动促进工作中,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孩子的课外身体活动时间和强度,为儿童创造一个全程持续的课外身体活动生态网络。
<strong>建议:</strong>
(1)学界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的儿童课外身体活动的实践研究;
(2)政府要协调各相关部门构建多部门协调联动的政策执行机制;
(3)家庭、学校、社区等多元主体联动是提高儿童课外身体活动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4)学校和社区要增建具有多种健身功能的室外儿童游乐场地设施。
<strong>文章优点:</strong>
本研究不仅阐述了当前美国5~12岁儿童课外身体活动采用的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还根据该理论的不同层面进行了课外身体活动的综合干预特点总结,从而对比当前我国儿童身体活动研究和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整改措施,为我国儿童课外身体活动促进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可参考的实践干预经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