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的论文笔记


3.28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的交叉滞后分析

<p><strong>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的交叉滞后分析 杨笑颜,白玉佳,于媛媛,王晓琦,吕婧,曹建琴《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30(01)</strong><center></center>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 本研究拟以大学生为样本,纵向研究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的因果关系,为手机依赖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数据支撑。 <strong>文章脉络:</strong> 假设1:手机依赖可以导致孤独感和社交焦虑。 假设2:孤独感可以预测手机依赖。 假设3:社交焦虑可以预测手机依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工具:孤独感量表、交往焦虑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2.2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其相关分析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b83413e623ebac4d9ae3153ef22eedcb" alt="" /> 三次测量的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 2.3 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的交叉滞后分析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a446cb7d9aefc37dce065ca473c5faad" alt="" /> 结果如图1所示,T1 孤独感能够正向预测 T2 社交焦虑和 T2 手机依赖;T1社交焦虑是T2孤独和T2手机依赖的正向预测因子;T1手机依赖不能预测T2孤独感和T2社交焦虑;T2孤独感能够正向预测T3社交焦虑和T3手机依赖;T2社交焦虑是T3手机依赖的预测因子,但是不能预测T3孤独感;T2手机依赖是T3孤独感的预测因子,但是不能预测T3社交焦虑。 3 讨论 <strong>结论:</strong> (1)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呈正相关(P&lt; 0.01); (2)交叉滞后分析表明,前测孤独感对后测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前测孤独感和社交焦虑均能预测后测手机依赖。 <strong>文章优点:</strong> 运用交叉滞后模型,共测量三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使得结果更具说服力 <strong>文章缺点:</strong> 三者之间是否存在其他内在机制关系(中介或调节作用)需进一步商榷 <strong>自拟题目:</strong> 大学生负性情绪、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的交叉滞后分析</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