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
<p><strong>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
李会超《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 年 5 月</strong><center></center>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
本文试图寻找社会认知理论与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将社会认知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
<strong>文章脉络:</strong>
社会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教育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他强调人的行为除受内部心理因素的调节和控制外,社会认知还受到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心理因素包含认知、情绪及生理状况。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人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自我调整行为、感知到的障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中国民航大学的在校高校学生作为被试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76份,回收率96%。
1.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①体育锻炼行为: 使用 (IPAQ) 进行调查。
②自我效能感: 选取了障碍自我效能对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进行调查。
③自我调整行为:通过对体育锻炼计划、时间安排量表(Roviak et al,2002) 、体育锻炼标设定量表(Roviak et al,2002)进行测定。
④结果预期: 使用修正后的体育锻炼益处量表(The Benefit of Physical Activity Scale,BPA:Rogers et al,2005) 。
⑤感知到的障碍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社会认知理论的变量对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dc2b09b990dc10470af48a48319f5fa3" alt="" />
2.2 社会认知理论对高校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
2.2.1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体育参与的自我效能感都不高,女生要略低于男生的自我效能感。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03773fcb4da7727cd2bb8b16b8b415ee" alt="" /></p>
<p>2.2.2自我调整行为与体育锻炼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e61ac1944e39b2e7320ba8e8fcfd702f" alt="" />
2.2.3结果预期与体育锻炼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38ed64dfa8e3c2970206c5ac1e65bf7e" alt="" />
2.2.4感知到的障碍与体育锻炼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0b45c254d031ae8c27d564049e0e495e" alt="" />
3 结论
<strong>结论</strong>:
(1)提高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从高校学生的社会认知理论观念改变上入手,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调整行为、结果预期的判断、降低感知到的障碍。
(2)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首先要建立良好体育锻炼氛围,普及体育锻炼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在不影响体育教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开放体育锻炼场馆,消除天气条件对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3)高校体育教学中,除了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外,还应给与学生必要的体育锻炼指导,帮助学生合理的设定锻炼目标,调整锻炼计划,甚至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锻炼目的,制定运动处方,帮助学生合理的锻炼。
(4)要树立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5)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锻炼。
<strong>文章优点:</strong>
依据社会感知理论划分出四个因素来探讨对大学生体育参与的影响
<strong>文章缺点:</strong>
问卷调查人数较少;
<strong>自拟题目:</strong>
基于社会生态理论对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