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的论文笔记


3.5 使用智能手机运动软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与质疑

<p><strong> 使用智能手机运动软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与质疑</strong><center></center> <strong>陈洛嵩,佘梓航《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5月</strong><center></center>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 为探讨智能手机运动软件的使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以 38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APP使用组240人,APP干预组147人,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APP使用组和 APP 干预组实验前后的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习惯进行比较分析。 <strong>文章脉络:</strong>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韩山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和汕头大学三所高校学生,经调查确定非体育专业的240名运动APP使用者组成APP使用组,以研究者任教的2017 级公共体育课不使用运动APP的147名学生作为 APP干预组。</p> <p>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法 2.2 问卷调查法 2.3 数理统计法</p> <p>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APP使用组与APP干预组干预前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习惯差异性比较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065dcc4c92222194f0fd07491db3838" alt="" /> 除了“主观标准”,其他维度的得分,APP使用组均高于 APP 干预组。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103b87b406eb5ac6e94d69e416b80868" alt="" /> t 检验结果显示,APP 使用组与干预组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意向”、“行为习惯”四个维度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 对两组学生体育锻炼态度 - 行为各维度分别进行相关性检验,从相关系数比较得知:APP 使用组与 APP 干预组干预前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与“行为意向”、“行为态度”“情感体验”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与“行为控制感”、“目标态度”、“行为认知”具有次强正相关性,而与“主观标准”呈较弱相关性; “行为意向”与“情感体验”、“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呈较强正相关,与“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主观标准”呈弱相关性。</p> <p>3.2 APP 干预组受干预前后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习惯差异性比较 为了验证前面的结论,研究者要求、指导并监督非 APP 使用组学生安装和使用运动 APP“悦跑圈”,并在 9 个月后,对该组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习惯进行检验比较。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349141a97ed9f8badb2e39a2147ae6fc" alt="" /> 使用“悦跑圈”后,该组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行为各维度得分均有所提高。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8224cc4ba0b11462cf3c39627b3475bf" alt="" /> t 检验结果显示,使用“悦跑圈” 9 个月之后,该组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态度”、“行为态度”、“主观标准”、“行为意向”和“行为习惯”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对干预组学生干预后的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习惯进行相关性检验,相关系数也显示: 该组学生干预前后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与“行为意向”、“行为态度”、“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而与“主观标准”基本不具相关性;“行为意向”与“情感体验”、“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均具有较强正相关性,与“主观标准”呈弱相关。</p> <p>3.3 APP 使用组与 APP 干预组干预后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习惯差异性比较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6edd47498628e6975111f7d1cfa01d5d" alt="" /> 与 APP 使用组相比,APP 干预组由于受到教师的实验干预,干预后的“主观标准”差异性扩大,但是,“目标态度”上两者已无显著性差异,“行为态度”、“行为意向”等锻炼态度上两者虽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差异性已明显缩小,“行为习惯”的显著性差异亦已明显缩小。 <strong>结论:</strong> (1) 智能手机运动 APP 的使用能够改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为坚定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和动机,提高学生对锻炼行为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参与锻炼的意愿,这些态度的改变促进了锻炼行为的习惯化程度;而且,锻炼态度与行为习惯能相互促进,彼此叠加。 (2)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标准”与“行为习惯”和其他维度仅具有微弱相关性,不能用来预测其他维度的变化趋向。 <strong>文章优点:</strong> 文章不仅对使用APP组与不使用APP组进行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差异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得出即 APP 能够显著改变使用者的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习惯结论,而且又对不使用APP组进行干预去验证这个结论。使得出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strong>文章缺点:</strong> 锻炼态度和行为习惯的维度划分没有阐述 <strong>自拟题目:</strong> 使用智能手机运动软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行为习惯的影响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与质疑</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