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的论文笔记


3.20青少年自主体育锻炼相关变量的结构关系模型构建

<p><strong>青少年自主体育锻炼相关变量的结构关系模型构建 陈金鳌,张林,刘红存,郭建强《中国体育科技》2017年(第53卷)第 4 期</strong><center></center>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 运用相关量表对 16 ~ 19 岁青少年自主体育锻炼的心理需求、自我决定动机、锻炼满意度和幸福愉悦感进行测量,构建各相关变量间的结构关系模型。 <strong>文章脉络:</strong> H1:心理需求会正向影响内部动机。 H2:心理需求不会影响外部动机。 H3:心理需求会负向影响缺乏动机。 H4:内部动机会正向影响锻炼满意度。 H5:外部动机不会影响锻炼满意度。 H6:缺乏动机会负向影响锻炼满意度。 H7:锻炼满意度会正向影响幸福愉悦感。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104f341662015fd5e403800cd88708cd" alt=""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1.2 研究模型 1.3 测量工具:心理需求量表、自我决定动机量表、锻炼满意度量表、幸福愉悦感量表 1.4 数据统计及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描述性统计结果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26d27f07afa21359a12bf50f982c2afb" alt="" /> 2.2 结构关系模型拟合验证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c27e98e69bad3784e91882825ed5704c"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9d48fb1d39ef6d1781876e0bcb8d8b3e" alt="" /> 关于心理需求对自我决定动机不同维度的影响,假设1成立,假设2不成立,假设3 成立;关于自我决定动机不同维度对锻炼满意度的影响,假设4成立,假设5成立,假设6不成立;关于锻炼满意度对幸福愉悦感的影响,假设7成立。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4896bc15072bd0109b3f7f1e2c9e3174" alt="" /> 为进一步探讨心理需求不同维度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影响,另构建如图3的结构关系模型,对内部动机影响最大的是自主性,其次是关系感和胜任感;对外部动机影响最大的是关系感,其次是自主性和胜任感。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7d1c2007b40786449f39bc849ada25fb" alt="" /> 为进一步探讨锻炼满意不同维度对幸福愉悦感的影响,另构建如图4的结构关系模型,对幸福愉悦感影响最大的是放松满意度,其次是心理和社会满意度,影响最小的是生理满意度,而教育满意度和审美满意度均对幸福愉悦感无明显影响。 3 分析与讨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strong>结论:</strong> (1)对青少年自主体育锻炼的心理需求、自我决定动机、锻炼满意度以及幸福愉悦感等相关变量构建的结构关系模型成立。 (2)青少年心理需求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均有正向影响,对缺乏动机有负向影响;其中,对内部动机影响最大的是自主性,对外部动机影响最大的是关系感。 (3)青少年内部动机对锻炼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外部动机和缺乏动机对锻炼满意度均无影响。 (4)青少年锻炼满意度对幸福愉悦感有正向影响;其中,放松和心理满意度对幸福愉悦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社会和生理满意度,而教育和审美满意度对幸福愉悦感均无影响。 <strong>建议:</strong> (1)切实关注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多维心理需求,尊重他们自主锻炼的意愿,通过开展团队合作性的体育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归属感与从属感,以提高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 (2)尽量避免外在环境因素对体育锻炼的强迫、干预或诱导,而应更多地通过锻炼内容与练习方式的多元化来提高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的畅快感与满意度,以使他们最终养成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3)在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设计上,首先应重点关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辅助改善与提高效用,将游戏性和趣味性充分融入到运动项目之中;其次,关注团队合作性质的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社群交往能力的发展;最后,依据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自然规律,在体育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安排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间。 <strong>文章优点:</strong> 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具体到每个子维度,数据清晰明了 <strong>文章缺点:</strong> 调查人群年龄段的选取应将初中生也包含在内 <strong>自拟题目:</strong> 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相关变量的结构关系模型构建</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