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的论文笔记


3.20大学生身体活动意向与行为的关系: 计划、情感的中介作用

<p><strong>大学生身体活动意向与行为的关系: 计划、情感的中介作用 许昭,颜春辉,洪丝语《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12月</strong><center></center>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 在计划行为理论中引入计划和情感(积极幸福感、心理烦恼、疲劳),探讨促进大学生身体活动意向转化为行为的因素,以提高对行为的解释率,弥合身体活动意向与行为之间的鸿沟,促进意向转化为行为。 <strong>文章脉络:</strong> 1 研究方法 1.1 受试者 1.2 测量工具:胡艳的《计划行为理论量表》、沈梦英的《计划量表》测量计划、张力为、毛志雄的《主观锻炼体验量表》、梁德清的《身体活动等级量表-3》、《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13》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TPB-5因素模型对大学生身体活动的预测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6ce771b719c51bf744e1acb2a5144661"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9eb794b34c10b74920d0b96c4c6f177a" alt="" /> TPB-5 因素模型拟合指标良好,模型拟合优度可以接受, 5 因素模型适用于大学生群体。模型对身体活动意向的解释率 R2 = 0.59,对行为的解释率 R2 = 0.30。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f0be0fed017d559e8f0e771ed30b98cc" alt="" /> 2.2 TPB-8因素模型对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预测 2.2.1 模型检验 对加入计划和情感( 积极幸福感、心理烦恼、疲劳)的TPB-9因素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模型拟合指数较差,本研究中疲劳与身体活动相关低( - 0.013) 且不显著,。因此,删除疲劳因素,TPB-9因素模型调整为TPB-8因素模型。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3e24149e7a160eec058e67bfca767087" alt="" />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5b3adb031d278f3f89dca819a8189d87" alt="" />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TPB-8 因素模型 2项绝对拟合指标达到了拟合要求,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感显著测身体活动意向,身体活动意向显著预测计划、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行为控制感、身体活动意向、计划、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显著预测行为。TPB-8 因素模型对意向方差的解释率 R2 = 0.80,对身体活动的解释率 R2 = 0.48。与 TPB-5 因素模型相比,TPB-8 因素模型对意向解释率提高了&quot;R2 = 0.21,对行为解释率提高了&quot;R2 = 0.18。 2.2.2 计划、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的中介效应检验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609daf8b5ad1f18330a0e7bdcb540602" alt="" /> 计划、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的回归系数显著,即计划、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的中介效应显著,回归方程中意向的回归系数也显著,计划、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在身体活动意向与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3 讨论 3.1 TPB-5因素模型对大学生身体活动的预测作用 3.2 TPB-8因素模型对大学生身体活动的预测作用 3.3 计划、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的中介作用 4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4.1 研究结论 4.2 未来研究方向 <strong>结论:</strong> (1)TPB-5 因素模型对大学生的身体活动意向和行为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引入计划、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的 TPB-8 因素模型能更好地预测解释身体活动, 可作为大学生身体活动预测干预模型。 (2)计划、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在意向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身体活动意向对行为既有直接预测作用,又能通过计划、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等预测 身体活动。 <strong>文章优点:</strong> 进一步完善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身体活动的影响,使得整个模型对与身体活动的解释率提高 <strong>文章缺点:</strong> TPB-8是否适应青少年人群的使用有待进一步商榷 <strong>自拟题目:</strong> 青少年身体活动意向与行为的关系: 计划、情感的中介作用</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