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青少年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研究
<p><strong>青少年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研究
司 琦,苏传令《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04)</strong><center></center>
<strong>研究目的:</strong>本研究以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现状,以及社会生态模型中个体水平、人际水平和组织水平因素对其的影响为切入点,以期把握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后续干预研究奠定基础。
<strong>文章脉络:</strong>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工具
1.2.1问卷的编制
研究使用的问卷包括3部分:1)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年龄等。2)青少年身体活动影响因素问卷。3)青少年身体活动3天回忆问卷(简称3DPAR)。
1.2.2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20ac615ff57e6eea7e48de44610e75c7" alt="" />
1.3研究过程
2 研究结果
2.1 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现状
2.2 不同性别、不同时段青少年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差异性检验
2.3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影响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因素的差异性检验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c3eb9dafd03e5cc760168be797afc2a2" alt="" />
2.4三水平因素对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影响的分析
<img src="https://www.showdoc.com.cn/server/api/attachment/visitFile?sign=ba81bc0ca9b94e98f671f018326d9e46" alt="" />
3 讨论
3.1 青少年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现状分析
3.2 不同性别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分析
3.3 社会生态模型三水平因素对青少年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影响分析
4 结论
<strong>结论:</strong>
1)青少年学生在校闲暇时间参与身体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更倾向于午饭后参与身体活动;与女生相比,男生在午饭后进行的身体活动强度高于女生,持续时间长于女生。
2)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青少年学生对影响其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个体水平、人际间水平和组织水平因素的认知上存在差异。
3)自我效能(个体水平因素)、老师社会支持(人际间水平因素)、学校的绿化 建设因素(组织水平因素)对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strong>建议:</strong>
① 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考虑有必要在午饭后的闲暇时间开放更多的室内和室外身体活动场所,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身体活动。
② 提供更多的运动器械、设施、设备以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相对于大课间和体育与健康课期间有组织的身体活动,可以考虑在此时间段鼓励学生多进行无组织、游戏性的身体活动,以充分实现通过身体活动放松身心、消除压力的效果。
③ 学校及相关部门还应设法影响更多的女生在此时段参与身体活动。
④ 后续应当考虑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促进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身体活动方面的作用。
⑤ 学校加强管理及提供更多的固定设施能够促进青少年参与校内闲暇时间的身体活动,同时,学校对身体活动所采取的政策支持和监督与管理对于青少年身体活动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strong>文章优点:</strong>
体育锻炼的闲暇时间段划分比较清晰,分时间段统计数据更具说服性;
<strong>文章缺点:</strong>
身体活动量表的选取,通过回忆来填答问卷有些不妥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