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同伴运动友谊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锻炼自我效能 与运动承诺的遮掩效应
<p>同伴运动友谊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锻炼自我效能 与运动承诺的遮掩效应
马明兵(广州体育学院2024-01-09)
研究目的:同伴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影响青少年行为方式,为此本文研究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 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
文章框架: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同伴运动友谊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
1.2 锻炼自我效能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
1.3 运动承诺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
1.4 同伴运动友谊、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收集
2.2 研究工具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同伴运动友谊、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3.2 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在同伴运动友谊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检验
3.2.1 基于 Bootstrap 法的中介效应检验
3.2.2 同伴运动友谊、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模型
4 分析与讨论
4.1 同伴运动友谊、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直接效应
4.2 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的遮掩效应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通过对 2 686 名青少年大学生的调查,从结构层面揭示了同伴运动友谊影响青少年体育 锻炼行为的作用机制。青少年的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对体育锻炼行为有着显著正向直接 影响;同伴运动友谊对体育锻炼行为有着显著负向直接影响,这可能源于运动中形成的友谊 具有迁移到其他共同事件的普适性,从而体现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一种“挤出效应”。 在同伴运动友谊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发挥遮掩效应, 即从直接效应来看同伴运动友谊负向影响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但当同伴运动友谊激发青 少年的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同伴运动友谊对青少年体育锻炼 行为的负向作用,致使同伴运动友谊在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的激发作用下转而对青少年 体育锻炼行为发挥着一定的正向作用。
5.2 研究启示
①鼓励体育教师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展开体育课堂教学,同时,学校在
校园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多开设集体体育活动或竞赛项目,以培养学生之间的运动友谊。
②学校应通过“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体育教学新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提升学生的锻炼自我效能感。同时,应创设相应的体育锻炼激励奖惩制度(如设立体育奖学
金、体测成绩纳入毕业条件等),强化学生的运动承诺。进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渴望,
唤醒学生的内在运动动机,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投入,最终养成体育锻炼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