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女排精神的社交媒体记忆图景、话语特征及其实践逻辑 ———基于新浪微博(2009—2024)
<p>女排精神的社交媒体记忆图景、话语特征及其实践逻辑
———基于新浪微博(2009—2024)的实证研究
王真真,张大超,王相飞(北京体育大学 第 47 卷 第 7 期 2024 年 7 月)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 社交媒体女排精神记忆的研究,探讨社交媒体 、中女排精神的哪些记忆被记录、书写,在媒介记 忆的生产过程中呈现何种话语特征,以及遵循 什么样的实践逻辑,以期从媒介记忆的视角为 未来女排精神弘扬和传承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语义网络分析法
论文框架:</p>
<ol>
<li>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1.1女排精神的内涵及其媒介建构
1.1.1女排精神的内涵:不同时期的动态发展及核心内涵。
1.1.2女排精神的媒介建构:对国家认同等方面的作用,现有研究对社交媒体关注不足。
1.2话语与媒介记忆建构
1.2.1 话语和女排精神话语
1.2.2媒介记忆与女排精神记忆
1.2.3媒介话语与媒介记忆</li>
<li>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2.1.1 内容分析法:结合大数据技术与人工,对女排精神话语内容进行量化统计和主题聚类。
2.1.2 语义网络分析法:通过词语共现探讨词语间关系,绘制语义网络图。
2.2样本的获取</li>
<li>结果与分析
3.1 微博中的女排精神媒介记忆整体图景
3.1.1微博形成了多元建构视角下的女排精神多维记忆图景
3. 1. 2 不同时期的记忆边界不明显,夺冠记忆 贯穿始终,“三大球”被较多映射
3. 1. 3 相较负面情绪,更多地以积极的话建构正面的女排精神记忆
3.2 女排精神微博记忆的话语建构特征
3. 2. 1 多元的话语语境协同建构立体的女排精
神媒介记忆
3. 2. 2 不同话语生产者形成的开放性和微型 叙事拓展女排精神媒介记忆边界
3. 2. 3 话语扩散促成女排精神媒介记忆从主流文化到粉丝亚文化流动
3.3微博话语建构女排精神媒介记忆的社会实践逻辑
3. 3. 1 国家主义叙事与个体叙事并行,建构共 同体想象与理想自我
3. 3. 2 关联体育与社会,关照个体与群体,推 动女排精神媒介记忆的时空延展 </li>
<li>讨论
4. 1 多元话语形成的多维记忆是对女排精神的延续和丰富
4. 2 正面记忆的书写是基础记忆、选择记忆和媒介记忆功能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4. 3女排精神媒介记忆的话语语境表现出不同于其他记忆的生产特征
4.4 女排精神记忆书写中强调自我价值,并沿袭主旋律叙事基调 </li>
<li>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微博用户基于女排精神话语形成了多维 记忆,在延续女排精神基础记忆的同时,也丰富 了女排精神的价值和内涵,且表现出以积极的 话语书写正面记忆的取向。
2)社交媒体用户以 多元话语语境协同建构了立体的女排精神记 忆,并在开放性叙事和微型叙事的共同助推、主 流文化和粉丝亚文化的流动中,推动了女排精 神媒介记忆的扩散。
3)女排精神社交媒体记忆 的建构中表现出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结合的逻 辑,形成国家主义叙事与个体叙事并行的主线 的同时,在记忆书写中关联个体与社会,使得女 排精神记忆兼具主旋律叙事基调和自我价值取向。
5.2建议
5.2.1协同多元主体建构女排精神记忆的同时,发挥基础记忆作用。
5.2.2将媒介记忆生产置于不同话语语境下,并重视对既有内容的重组。
5.2.3做好体育记忆书写的价值引导,防止冲突记忆的负面影响。
文章优点:
本文立
足女排精神的社交媒体记忆,以话语建构女排 精神媒介记忆为切入点,由此形成具体的研究问题,运用内容分析法、语义网络分析法,借助python,smartanaly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且样本信度高。
文章缺点:
无
自拟题目
无</li>
</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