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及启示 ——以清华大学为例
<h3>8.17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及启示 ——以清华大学为例</h3>
<p>陆淳(体育文化导刊 2024年5月第5期)</p>
<h3>研究目的:</h3>
<p>通过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清华大学作为案例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实践经验,并提出启示。</p>
<h3>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案例分析</h3>
<h3>论文框架</h3>
<p>一、引言
(一)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二)当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典型案例的必要性
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价值
(一)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经验
(一)建立思政工作机构,形成多级联动机制
学校层面建立思政工作组织和制度体系
院系层面建立三级联动机制
(二)挖掘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重构新生“第一堂体育课”教学内容体系,增加思政教育元素
根据体育课项特点,找准切入点
从“扩”“融”“找”“立”四个层面深挖思政元素,精准融入教学全过程
(三)延展思政教育空间,用好课外体育活动
组织阳光长跑活动,接受诚信教育
构建“马约翰杯”全年竞赛体系,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志愿服务意识
四、启示
(一)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建设
开展全国性经验交流分享会,推广先行校经验
高校成立课程思政委员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特色教学大纲,推广成功经验
(二)精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将思政内容纳入教学大纲和计划,促进元素衔接
以集体备课和主题研讨为抓手,深化思政元素融入
根据课项特点做好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设计
(三)多渠道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构建联动机制,培训思政理论,促进合作交流
建立“一师一档”教学档案袋,引领课程思政融入
将思政方案及实施效果纳入人事评聘与评优评奖
(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创建更多体育协会或俱乐部,满足学生需求
聘请体育教师指导协会活动,培养凝聚力和协作精神
融合体育课与第二课堂,打造竞赛体系或活动月,发挥育人功效</p>
<h3>论文优点</h3>
<p>我认为这篇论文结构清晰,逻辑严谨。首先在引言部分论述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再论述其价值到论述和实践经验,最后写出启示。另外,这篇文章使用案例分析法,以清华大学为例,针对性很强。并在论文中也以兵兵球、篮球教学等为例进行详细论述,说服力很强。</p>
<h3>论文缺点</h3>
<p>这篇论文以清华大学为例展开论述,对其他高校的适用性有待探讨。</p>
<h3>自拟题目</h3>
<p>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