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娜的论文笔记


8.21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育人探究 ——以北京市为例

<h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育人探究 ——以北京市为例</h3> <p>程璞,贺慨 (体育文化导刊2024 年 4 月 第 4期)</p> <h3>研究目的:</h3> <p>本研究以2022 年北京市 78 所高校提供的体育工作信息为研究样本开展内容分析,以期梳理体育育人功能现实样态,旨在探究“三全育人”视域下体育育人的价值和困境,提出育人效能提升对策建议。</p> <h3>研究方法:</h3> <p>文献资料、内容分析和数理分析</p> <h3>论文框架</h3> <p>1.“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育人的价值 1.1 蕴含丰富思想政治元素,拓宽全员育人内涵 1.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契合全过程育人目标 1.3 弘扬中国特色体育精神文化,助力全方位思想价值引领 2 困境 2.1 参与全员育人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相对弱势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欠缺 高校其他师资队伍体育育人参与度不高 2.2 贯穿育人全过程的培养方案更新滞后 “体质健康”指标尚未贯穿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全过程 培育终身运动习惯的全过程育人导向不够明确 2.3 支持全方位育人的环境创设存在短板 忽视了校园内外体育文化环境创设的重要作用 现实条件影响了体育课程体系建设 线上育人资源与线下体育实践没能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3 策略 3.1 全员赋能,精准发力抓住“点”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着重发挥体育育人,拓展“三全育人”育人中“人”的内涵的作用 牢牢抓住体育育人的先无优势,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引导体育工作者当好“领跑员”。 注重提升全体教职工的体育参与,鼓励全体教职工加强体育锻炼,当好“陪练员”。 3.2 全过程协同,贯穿融合强化“线” 强调体育在培养身心健康、强健体魄方面的必要性,使“健康第一”的育人主线贯穿体育教育的全过程。 注重养成教育,培育学生“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意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把握学生身体素养内涵不断丰富的客观实际。 3.3 全方位濡化,多维发力融合“面” 大力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发挥体育文化“濡化”及“内化”作用,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育人氛围。 勇于进行数智化转型,探索盘活体育育人资源,提升场馆设施器材使用效率,优化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育锻炼效果。 着力构建“大体育”工作格局,转变单一体育教学倾向,构建体育育人新模式。</p> <h3>论文优点:</h3> <p>这篇论文以“三全育人”的视域下探究高校体育育人的价值、困境,并进一步提出策略,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另外,在策略这部分中,创造性地从“点”到“线”再到“面”这三方面提出策略,可行性很高。</p> <h3>论文缺点:</h3> <p>此研究以 2022 年北京市 78 所高校提供的体育工作信息为研究样本开展内容分析,但是样本数据仅以数字形式在论文中出现。我以为可以借助SPSS等工具将数据整理分析,用表格的形式展现,会更加清晰,更具说服力。</p> <h3>自拟题目:</h3> <p>“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文化的育人环境构建策略研究</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