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场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研究
<h3>场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研究</h3>
<p>张磊 殷子骏 (体育文化导刊 2024 年 8 月 第 8 期)
研究目的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场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p>
<h3>研究方法</h3>
<p>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逻辑分析
论文框架
1.“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价值
1.1延展育人空间
1.2协调育人资源
1.3整合育人理念
2.困境
2.1场域的开放性有待提升,育人效能尚未充分发挥
2.2资本的均衡性亟须优化,育人手段受到限制约束
2.3惯习的灵活性有待增强,育人活力难以完全释放
3.路径
3.1建立开放交流的三方协同体系
3.2将家庭作为学校和社会的重要纽带
3.3建立灵活有效的反思和反馈机制</p>
<h3>论文优点:</h3>
<p>这个研究以场域理论为视角,结合我国东部、 中部、西部的区域划分,选取江苏省南京市等9个地区为调研地点,并实地调研了小学、中学、大学,同时走访部分学生家庭、2 所青少年体育社团以及 4 所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范围比较全面。</p>
<h3>论文缺点:</h3>
<p>我认为这篇论文实地调研在文章中体现的比较少,数据显示不明显。</p>
<h3>自拟题目:</h3>
<p>和谐社会视角下“家校社”协同推进以体育人研究</p>
<h3>补充</h3>
<p>布尔迪厄将“场域”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场域可以被视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空间,其中每个行动者占据一个特定的位置,这些位置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场域的结构。布尔迪厄认为场域不仅包括物理空间,还包括社会空间,是一个充满力量的竞争空间。
场域的特性和结构:
场域具有相对自主性和封闭性,每个场域都有其特定的逻辑和必然性,不同场域的支配逻辑之间不可通约。场域的界限是由场域自身决定的,没有先验的答案,场域的界限在场域作用停止的地方。场域中的资本和惯习是决定行动者行为和位置的关键因素。
场域中的资本和惯习:
布尔迪厄提出了资本的概念,将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资本是场域中活跃的力量,用于定义各种“资本”的东西。惯习是行动者的内在化图式,决定了他们在场域中的行为方式。布尔迪厄认为,场域中的行动者在惯习的影响下,通过竞争争夺场域中的优势位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