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娜的论文笔记


8.15《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育价值及未来取向》

<p>《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育价值及未来取向》 王博 王庆军 康博华 胡灿灿 邹馥凯 (体育文化导刊 2024年6月第6期 )</p> <h3>研究目的:</h3> <p>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育的价值、未来取向,并提出培育路径。</p> <h3>研究方法:文献资料、逻辑分析</h3> <h3>文章框架:</h3> <p>1.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育价值 1.1 发展认知能力: 教学思维融合发展 多元学科知识储备 1.2 提升设计能力: 融合性体育教学目标设计能力 跨学科教学内容统整能力 1.3 创新实施能力: 真实问题情境嵌入能力 创新教学活动组织能力 1.4 优化评价能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形成“智慧技术评价 + 人工定性定量”的双轨评价模式,更精确地评价学生,引导教师发掘学生优点并提供改进思路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根据体育教学目标等自动生成多种评价标准,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实现因人而异的教学评价要求,增强体育跨学科教学活态表征 2.未来取向 2.1 加强教学资源供给,促进教学认知发展 2.2 重塑教学开展方式,增强教学设计效能 2.3 增强教育场景转换,推动教学实施研究 2.4推动人机观念转变,创新多元教学评价 3.培育路径 3.1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创造教学认知发展条件: 挖掘数字资源内容的实践和育人需求 以法律政策形式加速数字资源库建设 建立“政 - 学 - 企”合作关系 推进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相关主体职能与义务划分 3.2搭建制度保障框架,推动实现教学设计变革: 建立健全政策,发挥政策激励与引导作用,制定教学设计使用规范 建立专业化人才评价机制,完善评价内容,建构评价指标 3.3强化智能技术培训,助力教学实施研究落实: 强化教师职前培训,使体育教师熟练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开展职后教师进修培训,强化意识观念,促使教学实施研究系统化、联结化 3.4激发协同育人活力,升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建构跨学科教学研究共同体平台,制定组织架构和教研团队,形成协同共治的育人合力 推进教师与学生间情感互动关系的再建构,使教师明白教学目的,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做出准确教学评价</p> <h3>结论</h3> <p>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育带来新机遇,未来应借助其技术表征提升体育教师能力。</p> <h3>论文优点:</h3> <p>我认为这篇论文的着眼点比较新颖,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跨学科融合教学也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这篇论文从培育价值、未来取向及培育路径几个方面展开,结构较为合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育价值及未来取向的研究对提升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p> <h3>论文缺点:</h3> <p>我认为这篇论文对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现状及跨学科教学能力培育中遇到的困难涉及较少, 并且缺乏对不同教育阶段的针对性分析。</p> <h3>自拟题目: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高中体育跨学科教学提升路径研究</h3>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