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18.0 专业五


网络通信基础-osi七层模型及协议简介,socket 层简介

<p>目录 一、网络通信的原理 1.1、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网络协议 1.2、 osi七层协议 1.3、 tcp/ip五层模型讲解 1.3.1、 物理层 1.3.2、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协议 1.3.3 网络层--IP 协议 子网掩码 ARP 协议 1.3.4 传输层--Tcp/Udp 协议 1.3.5 应用层 交换机 常用端口号 二、socket层 套接字工作流程 Tcp 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Tcp 协议比 Udp 协议更加可靠的原因 一、网络通信的原理 1.1、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网络协议 一台硬件设备有了操作系统、有了软件之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显然这台设备仅限于自己使用,不能与其他同样的设备进行交流,因此,想要做到设备之间的交流,需要通过一种手段把设备链接起来</p> <p>这种手段就是 Internet</p> <p>什么是 Internet?</p> <p>其实两台计算机之间通信与两个人打电话之间通信的原理是一样的(中国有很多地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方言,为了全中国人都可以听懂,大家统一讲普通话)</p> <p>普通话属于中国国内人与人之间通信的标准,那如果是两个国家的人交流呢?很显然是使用英语</p> <p>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那么连接两台计算机之间的internet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统一的标准,这些标准称之为互联网协议,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协议,总称为‘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uite).</p> <p>互联网协议的功能:定义计算机如何接入internet,以及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通信的标准。</p> <p>1.2、 osi七层协议 协议:规定数据的组织格式;</p> <p>互联网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p> <p>每层运行常见物理设备</p> <p>OSI七层协议数据传输的封包与解包过程</p> <p>1.3、 tcp/ip五层模型讲解 我们将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并作应用层,从tcp/ip五层协议的角度来阐述每层的由来与功能,首先,用户感知到的只是最上面一层应用层,自上而下每层都依赖于下一层,所以我们从最下一层开始切入,比较好理解</p> <p>1.3.1、 物理层 物理层由来:上面提到,孤立的计算机之间要想一起玩,就必须接入internet,言外之意就是计算机之间必须完成组网</p> <p>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p> <p>很明显,这样将 0 1 信号传输过去是不能分辨出数据的,必须要对数据进行分组</p> <p>1.3.2、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协议 数据链路层由来:单纯的电信号0和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电信号多少位一组,每组什么意思</p> <p>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p> <p>以太网协议</p> <p>早期的时候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组方式,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p> <p>ethernet规定</p> <p>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帧,叫做‘帧’ 每一数据帧分成: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但凡接入互联网的主机必须有一块网卡,每块网卡出厂时都会镶嵌上一块独一无二的 mac 地址 head data head包含:(固定18个字节)</p> <p>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 接收者/目标地址,6个字节 数据类型,6个字节 data包含:(最短46字节,最长1500字节)</p> <p>head长度+data长度=最短64字节,最长1518字节,超过最大限制就分片发送</p> <p>广播</p> <p>ethernet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广播的方式进行通信,即计算机通信基本靠吼</p> <p>由于每个Mac 地址对应唯一的一台计算机,因此只要找到目标的 Mac 地址那么就能找到目标计算机</p> <p>1.3.3 网络层–IP 协议 网络层由来:有了ethernet、mac地址、广播的发送方式,世界上的计算机就可以彼此通信了</p> <p>问题是世界范围的互联网是由一个个彼此隔离的小的局域网组成的,那么如果所有的通信都采用以太网的广播方式,那么一台机器发送的包全世界都会收到,这就不仅仅是效率低的问题了,这会是一种灾难</p> <p>每一个小的局域网都应该有一个网关,网关相当于出入口,每一网关都应该有两个地址:</p> <p>1、处于局域网的地址;</p> <p>2、对外的地址,用于联通公网的;</p> <p>网络层所需要达成的目的:</p> <p>1、引入一套新的地址用来区分不同的广播域/子网,这套地址即网络地址</p> <p>2、每一个广播域但凡要连接外部,一定要有一个网关帮内部的计算机转发包到公网</p> <p>3、网关与外界通信,走的是路由协议</p> <p>综上,一台计算机的 Mac地址是独一无二的,但是,Mac 地址仅限于在一个子网中传播信息,为了将子网中的数据精准的传输给另一个子网中的目设备,即子网与子网之间需要一个协议来标识各个子网的地址。</p> <p>基于网络层的协议就是 IP 协议</p> <p>网络层 IP 协议 的一些规定:</p> <p>一组数据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包’ 每一数据包分成: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叫ip协议,它定义的地址称之为ip地址,广泛采用的v4版本即ipv4,它规定网络地址由32位2进制表示 范围0.0.0.0-255.255.255.255 一个ip地址通常写成四段十进制数,例:172.16.10.1 ip数据包</p> <p>ip数据包也分为head和data部分,无须为ip包定义单独的栏位,直接放入以太网包的data部分ß</p> <p>head:长度为20到60字节</p> <p>data:最长为65,515字节。</p> <p>而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长只有1500字节。因此,如果IP数据包超过了1500字节,它就需要分割成几个以太网数据包,分开发送了。</p> <p>以太网头 ip 头 ip数据 有了一个 IP 地址和 Mac 地址之后,我们就能标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计算机</p> <p>IP 地址分成两个部分:</p> <p>网络部分:标识子网 主机部分:标识主机 注意:单纯的ip地址段只是标识了ip地址的种类,从网络部分或主机部分都无法辨识一个ip所处的子网</p> <p>例:172.16.10.1与172.16.10.2并不能确定二者处于同一子网</p> <p>子网掩码 所谓”子网掩码”,就是表示子网络特征的一个参数。</p> <p>它在形式上等同于IP地址,也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字,它的网络部分全部为1,主机部分全部为0。</p> <p>比如,IP地址172.16.10.1,如果已知网络部分是前24位,主机部分是后8位,那么子网络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写成十进制就是255.255.255.0</p> <p>知道”子网掩码”,我们就能判断,任意两个IP地址是否处在同一个子网络。方法是将两个IP地址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AND运算(两个数位都为1,运算结果为1,否则为0),然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如果是的话,就表明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中,否则就不是。</p> <p>比如,已知IP地址172.16.10.1和172.16.10.2的子网掩码都是255.255.255.0,请问它们是否在同一个子网络?两者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AND运算,</p> <p>172.16.10.1: 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p> <p>255255.255.255.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p> <p>AND运算得网络地址结果: 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gt; 172.16.10.0</p> <p>172.16.10.2: 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10</p> <p>255255.255.255.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p> <p>AND运算得网络地址结果: 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gt; 172.16.10.0</p> <p>结果都是172.16.10.0,因此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RP 协议 ARP 协议负责把 IP 解析成 Mac 地址 (因此基于 ARP 协议只需要拿到 IP 地址就能确定 一台计算机 )</p> <p>arp协议由来:</p> <p>arp协议由来:计算机通信基本靠吼,即广播的方式,所有上层的包到最后都要封装上以太网头,然后通过以太网协议发送,在谈及以太网协议时候,我门了解到</p> <p>通信是基于mac的广播方式实现,计算机在发包时,获取自身的mac是容易的,如何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就需要通过arp协议</p> <p>ARP协议工作方式:每台主机ip都是已知的</p> <p>一:首先通过ip地址和子网掩码区分出自己所处的子网</p> <p>二:分析是否处于同一网络</p> <p>如果一样,证明证明二者在同一个局域网中,只需要走交换机即可</p> <p>在局域网中,此时只需要Mac 地址即可,然而此时只有 目标主机的IP 地址</p> <p>此时就需要 ARP 协议把目标主机的IP 地址转换成 Mac 地址,过程为以下几步:</p> <p>首先,发送一个 ARP 协议包,数据格式如下:</p> <p>其次,交换机会先解析这个包,解析出目标 Mac 地址为:FF:FF:FF:FF:FF:FF</p> <p>最后,再将包封装,将这个 ARP 协议包发给局域网中的所有设备</p> <p>源mac 目标mac 源ip 目标ip 数据部分 发送端主机 发送端mac FF:FF:FF:FF:FF:FF 172.16.10.10/24 172.16.10.11/24 数据 目标 Mac 地址为:FF:FF:FF:FF:FF:FF;作用为–&gt;接受到包的设备返回给源设备 Mac 地址</p> <p>三:这个包会以广播的方式在发送端所处的自网内传输,所有主机接收后拆开包,发现目标ip为自己的,就响应,返回自己的mac,此时原设备的 Mac 地址与目标 Mac 地址都已经确定了。</p> <p>如果不是同一网络,那么 Mac 地址就无效了</p> <p>交换机收到包以后,将包发送个网关(路由器),此时需要获得网关的 Mac 地址,因此同样需要发送 ARP 协议包</p> <p>源mac 目标mac 源ip 目标ip 数据部分 发送端主机 发送端mac FF:FF:FF:FF:FF:FF 172.16.10.10/24 网关的 ip地址x 数据 局域网中的网关的 ip地址为:每个局域网中的第一个地址。(局域网 192.168.0.0 那么网关:192.168.0.1)</p> <p>网关将 Mac 地址返回之后,此时需要将真正的数据包发送给网关:</p> <p>源mac 目标mac 源ip 目标ip 数据部分 发送端主机 发送端mac 网关的 Mac 172.16.10.10/24 目标主机的 IP 数据 网关开始解析数据包,发现目标 IP 地址并不是局域网中的 IP,网关就要开始将数据包进行转发。</p> <p>注意:此时需要将数据包的源ip 换成网关的对外的 IP 地址,在数据包的转发过程中,每一次的转发都需要将源ip 换掉。</p> <p>1.3.4 传输层–Tcp/Udp 协议 网络层的ip帮我们区分子网,以太网层的mac帮我们找到主机,然后大家使用的都是应用程序,你的电脑上可能同时开启qq,暴风影音,等多个应用程序,那么我们通过ip和mac找到了一台特定的主机,如何标识这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答案就是端口,端口即应用程序与网卡关联的编号。</p> <p>传输层功能: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p> <p>补充:端口范围0-65535,0-1023为系统占用端口</p> <p>Tcp协议:可靠传输,TCP数据包没有长度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长,但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通常TCP数据包的长度不会超过IP数据包的长度,以确保单个TCP数据包不必再分割。</p> <p>以太网头 ip 头 tcp头 数据 udp协议:不可靠传输,”报头”部分一共只有8个字节,总长度不超过65,535字节,正好放进一个IP数据包。</p> <p>以太网头 ip头 udp头 数据 1.3.5 应用层 这一层就是应用软件,可以根据程序员自己进行开发,也就是说不同的程序可以有各自的协议。</p> <p>交换机 交换机为什么是二层设备?</p> <p>当交换机收到一个数据包之后,需要搞清楚这个数据需要发给网关还是局域网中的其他设备,就需要交换机按照以太网协议把数据包给解析下,得到目标的 Mac 地址之后,在将包给封装成原来的包。由于交换机是基于二层(以太网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所以叫做二层设备。</p> <p>什么是交换机学习?</p> <p>交换机中,信息的通信都是靠广播。但是,如果在确定了原 Mac 与目标 Mac 的前提下,再进行广播,无疑信息传输的效率会非常地低,此时就有了交换机学习的概念。交换机内会有一张&quot;表&quot;,会记录下连接交换机设备的 Mac 地址。此时,只有目标 Mac 地址不在&quot;表&quot;中 和 FF:FF:FF:FF:FF:FF,才会进行广播。</p> <p>常用端口号 应用程序 熟知端口 传输层协议 FTP 21,20 TCP DNS 53 UDP TELNET 69 TCP SMTP 25 TCP HTTP 80 TCP SSH 22 TCP MYSQL 3306 TCP DNS: 把网址解析成 IP地址</p> <p>二、socket层 Socket是应用层与TCP/IP协议族通信的中间软件抽象层,它是一组接口。在设计模式中,Socket其实就是一个门面模式,它把复杂的TCP/IP协议族隐藏在Socket接口后面,对用户来说,一组简单的接口就是全部,让Socket去组织数据,以符合指定的协议。</p> <p>所以,我们无需深入理解tcp/udp协议,socket已经为我们封装好了,我们只需要遵循socket的规定去编程,写出的程序自然就是遵循tcp/udp标准的</p> <p>套接字工作流程 一个生活中的场景。你要打电话给一个朋友,先拨号,朋友听到电话铃声后提起电话,这时你和你的朋友就建立起了连接,就可以讲话了。等交流结束,挂断电话结束此次交谈。 生活中的场景就解释了这工作原理</p> <p>Tcp 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p> <p>建立链接(三次握手):</p> <p>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建立链接的请求;</p> <p>2、服务端回复请求,同意建立链接,并且同时向客户端发送建立链接请求</p> <p>3、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请求之后,同意建立,则双方的链接成功建立</p> <p>断开链接(四次挥手):</p> <p>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断开链接的请求;</p> <p>2、服务端回复请求,同意断开链接</p> <p>3、等待服务端给客户端传递的数据全部传送结束,并且同时向客户端发送断开链接请求</p> <p>4、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断开请求之后,同意断开,则双方的链接断开</p> <p>Tcp 协议比 Udp 协议更加可靠的原因 tcp 协议发送消息会有反馈机制,而不是在于 tcp 协议拥有双向通道;</p> <p>基于 tcp 协议发送的消息会在本地先保存信息,如果对方确认收到信息,才会删除</p> <p>否则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多次的发送,直到对方确认或者超时位置</p> <p>udp 协议发送数据之后会立刻将数据删除,不等待对方进行确认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本木夕丶Lu」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a href="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988680/article/details/123754721">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988680/article/details/123754721</a></p>

页面列表

ITE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