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研发防控前置软件
<h2>医防融合</h2>
<p>我认为这个项目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医防融合</p>
<ul>
<li>“医”代表现有成熟的医疗体系</li>
<li>“防”代表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li>
</ul>
<h3>由中科软、国家疾控局推进研发了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h3>
<h4>映射——从医到防,从EMR到EDR(目标)</h4>
<p>首先通过前置软件映射一份医院里的电子病历(EMR)数据到前置软件平台,映射过来的部分电子病历数据到前置软件数据库以后生成“实时镜像EMR库”,为了区别原来的名字——电子病历EMR,将其定义为电子疾病档案EDR。(EMR是医院侧记录“病”的数据,EDR是防控侧记录“传染病”的数据)
映射过来的数据就可以从传染病预防控制方面做很多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了,再利用AI能力,患者的检查结果还没出来前,都能智能预测分析出结果,提醒医生做一些动作,实现数据流,信息流,业务流等方面的医防融合。</p>
<h4>前置——让防入医,有EMR就有EDR(本质)</h4>
<p>从本质上理解就是把防传染病这个动作前置到电子病历生成时,通过这个前置动作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在电子病历基础上利用现在的AI能力,专门开发一些提取病例信息和智能化主动监测预警传染病的功能,然后再做些领导驾驶舱功能用于综合调度指挥和远程会商的功能,会让EDR成为疫情防控的核心。(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因为有病人,所以有医院,医院通过病历EMR给病人检查记录、复查看是否康复;那么因为有传染病人,疾控单位就像医院一样,通过传染病档案EDR记录传染病患者的传染病信息,做到全国范围的联防联控)</p>
<h4>提取——让防同医,从EDR到EDR库(核心)</h4>
<p>这套软件的核心功能其实是自动提取(映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中的结构化要素,对其进行标签化处理,建立一个患者电子疾病档案(EDR)数据库。技术实现方式上是将所需的数据采用分类映射的方式,如将“确诊诊断”数据实时映射并上报,部分检查检验结果需在2小时内完成映射上报,出院数据的时效要求是T+0等,所有的数据处理工作均在本地完成,相关数据与数据处理结果需在服务器中保存14天,过期自动清除。</p>
<h4>预警——让防警医,从EDR库到AI EDR(应用)</h4>
<p>医疗信息化方面用到的传染病专业技术是通过从传染病风险识别知识图谱、知识推理、专家规则、检查检验和传染性四个方面,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实时触发疑似/确诊病例的预警及处置提醒。
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动态风险评估规则库,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对异常病例和重点关注疾病进行动态风险评估。一旦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和关注疾病的触发条件,将立即触发预警提醒机制,通知院内相关监测部门和疾控监测机构进行协同排查和调查工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疫情蔓延。</p>
<h4>指挥——让防携医,从AI EDR到整个平台(配套)</h4>
<p>整个平台设计能够主动从患者电子病历中提取分析各类与传染病相关的数据,包括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疾病诊断、用药信息等,通过用一些AI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及时发现疫情的变化和传播趋势,并从网上爬一些传染病相关的信息做个舆情大屏,整体形成领导驾驶舱用于应急指挥。</p>
<h3>归根到底这个项目分为两个核心部分</h3>
<h4>一套院端采数软件(“医”侧)</h4>
<ul>
<li>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li>
</ul>
<h4>一个局端综管平台(“防”侧)</h4>
<ul>
<li>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li>
</ul>